建築署以人工智能科技和航拍技術輔助檢測政府建築物的外牆

  • 推動政府應用創新及科技
  • 建築署
建築署以人工智能科技和航拍技術輔助檢測政府建築物的外牆

建築署負責為全港超過8,000幢政府建築物進行預防性維修,當中包括定期檢查外牆是否有裂縫及其他缺損,過程中需要大量的人手和資源。對於位處高密度地區的高層建築物,建築署或須要架設棚架或使用吊船以作近距離檢查,既成本高昂又有一定安全風險。此外,建築物的持續老化亦對建築署的人手構成壓力。

 

建築署積極探討運用創新科技應對挑戰,在科技統籌(整體撥款)的資助下,於15幢指定的政府建築物開展了試驗計劃。

 

該計劃運用配備了可見光及熱成像相機的航拍機拍攝大廈外牆的狀況,再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自動辨認及分析照片中外牆的缺損。建築署亦建立一個雲端平台,方便同事瀏覽人工智能所辨認的缺損紀錄,以安排相應跟進工作及維修。

建築署運用科技,提高檢測效率和準繩度, 並優化部門資源運用,從而提高樓宇安全及公眾安全。

節省架設棚架或吊船開支

節省架設棚架或吊船開支

減低檢查人員的安全風險

減低檢查人員的安全風險

提升外牆檢查的效率

提升外牆檢查的效率

建築署引入航拍技術,節省了架設棚架或吊船的開支和減低了檢查人員的安全風險。使用人工智能科技亦提升了外牆檢查的效率,得以在整個過程中節省了約三分之二的人力和時間。